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推动纳米技术产业的创造引擎
在中国科技创造的浪潮中,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简称“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自成立以来,就成为了纳米技术领域的重要推动者。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这座研究所,象征着我国在纳米科技领域的不断突破与提高。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起源与提高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成立于2006年,由杨辉教授领导筹建。杨辉教授曾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博士学位,随后选择回国提高,带领团队深入研究第三代半导体等前沿科技。当时的杨辉面对“留”还是“回”的选择,最终果断选择回国,这也为他后来的科研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民族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提高,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转化。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这里已成为纳米产业的集聚地,助力苏州及全国的纳米技术产业提高,推动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
纳米产业集群的形成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提高成为全球八大纳米技术产业集聚区其中一个,园区的纳米产业总产值在去年突破了1000亿元。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通过构建科研、企业和公共技术平台的“生态链”,有效推动了材料创造能力的提升。杨辉教授指出,前沿新材料产业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通过市场需求与科技推动的双重导向,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创造与“死亡谷”的突破
科技创造和产业化经过中,常常遇到“死亡谷”这一障碍,即研发成果和市场需求脱节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于2020年成立了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杨辉教授任命为执行主任,致力于探索怎样将“死亡谷”转化为“机会谷”。
姑苏实验室提出了“成果交易前置”的新项目运行模式,鼓励企业带资参与科研活动,提前确认研发成果的需求。这种方式不仅激励了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也为科研和产业搭建了桥梁,有效推动了科技与市场的结合。
取得的成就与前景
截至目前,姑苏实验室已经启动了28个项目,包括面向未来产业提高的前瞻性项目和技术攻关项目,为推动基础材料研究向实际应用转化奠定了基础。实验室团队与各类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申报了多项科技项目,并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造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杨辉教授强调,未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将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专注于解决材料领域的核心基础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他的理想是,推动材料科研不仅局限于材料本身,更要将其应用于实用器件,服务社会提高。
小编归纳一下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作为纳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的先行者,正在为中国的科技创造与经济提高贡献力量。在未来,这里将继续承担起重要使命,力争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纳米科技的提高和应用,助力民族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