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的西湖,晨雾晚岚,美得如诗如画。小编认为‘西湖游记二’里面,作者细腻描绘了这绝美风光,苏堤春晓,绿柳红花,游人如织,春雪梅花与桃花竞艳,冬日春景图更添魅力。月光下的西湖,如诗如画,令人陶醉。袁宏道独特的叙述视角和行文风格,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西湖之美。
春日西湖,晨雾晚岚,美不胜收
小编认为‘西湖游记二’里面,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春日的绝美风光,第二层(2—4句)描绘了游西湖时的所见所感,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了作者此行是第一次游西湖,以及游览的具体时刻。
“《西湖二》第一段”中,作者将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定格在春天,尤其在月色皎洁的夜晚,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春日的西湖,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美不胜收。
第二段:苏堤春晓,绿柳红花,游人如织
第二段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苏堤春日的景象,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繁荣华艳,犹如一幅秀丽的画卷。
第三段:春雪梅花与桃花之艳,冬日春景图
小编认为‘西湖游记’里面,作者对西湖春天的描绘尤为细腻,春雪梅花与桃花之艳,成为西湖春天的一大特色,西湖在春天的魅力尤为突出,尤其是当春雪纷飞时,梅花在寒气中傲然绽放,与杏花、桃花竞相斗艳,形成了一幅独特的冬日春景图。
作者被友人推荐去傅金吾园欣赏张功甫玉照堂的梅花,但最终却被盛开的桃花深深吸引,流连忘返,这桃花的艳丽,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让人陶醉其中。
第四段:月光下的西湖,如诗如画
西湖的春天,如诗如画,月光下的景色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傍晚时分,山光如烟,被称作夕岚,仿佛在抑制着时刻的流转,静静地等待着夜幕的降临。
石篑,一个富有诗意的号,或许正漫步湖畔,欣赏着一树树绿柳红桃相继开放的美景,那绿叶红花浓艳如烟雾,湖光也被染上了翠色,仿佛是大天然精心设色的作品。
第五段:作者行文风格独特,引人入胜
小编认为‘西湖游记’里面,作者行文风格独特,引人入胜,文章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句式变化多样,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作者独特的叙述视角和行文结构也使得这篇游记在众多的西湖游记中脱颖而出,在这篇游记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将西湖的美景、人文历史娓娓道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止午未申三时的止一个通假字吗?
第一段:止,非通假字,本义为足,作动词时表示停止
“止午未申三时的‘止’不是通假字。”这里的“止”本义是“足(脚)”,作动词时表示停止(停足),做副词时,表示“不超过”、“仅限于”、“仅仅”,另一个字“只”,本义不同,最早是语助词,唐宋以后也作副词,与“止”的副词意义部分重合,现在将两个字做了分工,都写作“只”。
第二段: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
“⑧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刻。 ⑨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
第三段:湖光山色,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最浓丽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第四段:西湖美景,月景之美难以用言语形容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原文及翻译
第一段:原文及翻译
“原文如下: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译文: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
第二段:石篑数为余言,湖上美景如画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第三段:西湖美景,月景之美难以用言语形容
“然而杭州人游西湖,只在午、未、申三时实际上湖光成为绿色的工笔,山气用颜色描画的妙处,都在早晨太阳开始出来,夕阳没有落下(这两个美好时刻)时才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西湖)月景更是难于用言语形容,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是一种独特的趣味。”
第四段:然杭人游湖这句文言文完整的一句是
“然杭人游湖这句文言文完整的一句是: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翻译为: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出自《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是袁宏道写的一本小说。”